内提升的安全范围与应用,这些一定要知道!
下面将为您介绍内提升的安全范围与应用,这些一定要知道!的相关内容,这将会花费您约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进行浏览,感谢您的阅读:
内提升术是在种植窝底部距窦底1mm处用专用骨挤压器挤压,利用冲击力引起上颌窦底骨板骨折,提升上颌窦底骨板及其粘膜。
这种提升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,容易撕裂上颌窦底粘膜。推荐的提升高度有限,通常为2~4毫米,病人术后表示冲顶过程中震荡强烈,感觉不舒服,RBH< 这种方法在5毫米时是有限的。
这种手术要求术前准确测量窦啉距,CBCT测量的准确性保证了手术的成功。
优点:手术创伤小,术后反应轻微,植入骨代用品可以保证位于以植入物顶部为中心的位置;
缺点:提升过程中需要敲击顶部,会对患者产生明显的不适和恐惧。盲目手术容易导致窦底黏膜破裂,一旦破裂,难以补救。
2mm是内部提升的安全高度,通常不需要植入人工骨粉,成功率相对肯定。
56岁男性患者,B4~缺失,不吸烟,全身状况良好。数字全景图片显示B4、B65处骨量高度好、B7位点骨高度略有不足(图1)。

图1数码全景片术前
B6根据患者曲面断层片的图像、距离B7位点的窦啉约6mm,拟植入8mm的种植体,需提升约2mm。
拟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,CBCT用于进一步检查骨高度、窦粘膜厚度以及上颌窦内是否有炎症。
CBCT可以清楚地显示上颌窦的粘膜厚度约为1mm,窦腔清晰无炎症,牙槽脊高度为6mm,是上颌窦提升的理想病例(图2)。

术后数码全景片见B6、B7提升约2mm(图3)。

最终修复(图4)在术后3个月内完成。
A.颊侧观;B.𬌗面观
当内部提升高度达到4mm时,通常建议在种植窝底部填充适量的自体骨屑或人工骨,以确保种植体顶部新生骨的形成。由于提升高度较高,术前CBCT检查尤为重要。
67岁男性患者A4、A6、缺少A7,不吸烟,全身状况良好。A6显示了患者早期的数字全景、A7缺失区域牙槽脊最低高度约为6mm(图5)。
图5手术前数码全景片,A6、A7骨量不足
由于患者年龄较大,手术创伤要求较小,计划A6、A7采用冲顶式内提升术,植入10mm长度的骨水平种植体。因此,术前进行了CBCT检查。
CBCT检查显示,窦腔粘膜厚度约1mm,窦腔清晰,无炎症,无分离,适用于内提升(图6)。

常规翻瓣,可见牙槽啉宽度,采用慢速备孔,可避免钻穿窦底粘膜,同时可收集自体骨屑(图7)。

种植体的失败往往发生在愈合的早期。手术失败与吸烟、患者口腔卫生、牙周病、缺乏初始稳定性、剩余骨高度不足、咬合力过大等因素有关。
并发症的临床表现:种植体脱落、上颌窦炎、上颌窦粘膜穿孔。
1、生物并发症
影响种植体支持组织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种植体丧失、种植体周龈炎、种植体周围炎等。
临床和X线检查需要确认此类并发症。
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体存留率:修复体负荷后12~64个月(平均27.1月,中位数24月)83%~100%(平均95.9%,中位数97.3%)
2、上颌窦底粘膜穿孔
3、上颌窦炎
上颌窦手术后的感染只发生在少数病例中,约3%。
研究表明,术中粘膜穿孔与术后上颌窦移植物感染无关。